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科技信息 >综合资讯
“智本+资本”打造创新“强磁场”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福建民翔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夺得大赛初创企业组一等奖,获得了众多金融创投机构的青睐。

据了解,上述项目得到了首家入驻圆山创新港·科学城(以下简称“圆山科学城”)的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的支持。链主企业福建民翔半导体有限公司开放中试试验平台、应用场景,通过入驻圆山科学城的吉林大学漳州技术转移中心牵线搭桥、协同攻关,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该新型电子元器件工作效率、存储密度分别提升100%、32%。

“这是漳州大力推进圆山科学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日,漳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林志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福建民翔半导体有限公司,带动上下游1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助力漳州加快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引导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人才集聚

漳州市委市政府于2025年初启动圆山科学城建设,在圆山科技园、南湖双创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别规划前沿研究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区、中试试验示范区。这是漳州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

“聚集漳州石化、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我们以建设圆山科学城为抓手,发挥制造业场景丰富等优势,整合原先分散化、碎片化的创新资源,创新采用重大‘基地+平台’(研发基地、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运作机制,组织梳理了近140项技术需求,建立‘企业需求—院校供给’双向清单,打造新型区域立体科创体系。”林志宏介绍,正如福建民翔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成功案例,漳州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探索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的快速攻关突破。

漳州通过参与福建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圆山科学城招商,引导高能级科创平台和创新人才团队等各类创新要素在这块科创“试验田”集聚。如博科具身智能有限公司,其团队集成北京大学张大庆院士团队相关技术,研发出自主无线感知机器狗,可在家庭陪伴、园区巡检等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这项成果荣获本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三等奖。

深化创新、产业、资本、人才“四链”融合

采用“基本运行经费+绩效补助”支持模式,加快招引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对其科研设备购置、科技成果在漳转化等进行补助;鼓励各类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投基金等投资机构(含设立子基金)在圆山科学城落地,对投资机构给予相应的补助……

漳州市科技局局长陈琦介绍,漳州抓紧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圆山科学城发展,深化创新、产业、资本、人才“四链”融合,推动圆山科学城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

陈琦说,针对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遇到资金短缺、融资不畅问题,亟须加强与成果转化相配套的工程化、资本化运作服务问题等,漳州将不断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评价、检验检测、咨询服务、产业基金等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圆山科学城,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入驻漳州市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的漳州积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及临床3D打印技术,曾荣获2023年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了国有资本漳州科兴信创股权投资基金A轮200万元的创业投资。

陈琦表示,漳州将以福建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聚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要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推动圆山科学城建设,使之成为高端人才落地的“聚才磁场”,闽台深度融合创新的“圆梦港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科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