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界程序员”带动乡村共富
|
|
日期: 2025-08-25 08:53
|
|
来源:湖州日报
|
|
|
在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大钱村,一片宽阔的水塘中,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养殖户徐佐鹏日前熟练地捞起一笼活蹦乱跳的螯虾。他手中那只外壳深青、体型健硕的红螯螯虾,名叫“澳洲小龙虾”。“这种虾肉质鲜美爽甜,预计9月上旬就能上市。”他笑着说。 徐佐鹏是湖州傲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整日与代码打交道的银行程序员。如今,他带着独特的代码思维一头扎进养虾世界,每隔3小时认真记录水质数据、解析虾苗行为模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日常。“养虾就像跑程序,水温、pH值、溶氧量,一个参数出错,整个系统就可能崩盘。”他说。 这片占地60余亩的养殖基地,是徐佐鹏与哥哥徐信谊用10年时间“迭代”出的成果。弟弟负责技术攻关,哥哥主攻市场拓展,两人默契配合,成功将热带虾种“移殖”到太湖水乡。如今,基地红螯螯虾年产量已达7500公斤,亩均利润突破万元,每公斤25元左右的实惠售价让它成为了市场新宠。 “从写代码到养虾,看似跨度很大,但底层逻辑都是系统性思维。”徐佐鹏道出转型的关键。他发挥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分析专长,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养殖体系,通过有益微藻与微生物动态调控水质,实现从育苗到成虾的全链路监测。 然而,养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虾比鱼敏感得多,一场暴雨、一次温差波动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2019年,兄弟俩从外地引进的种虾因水土不服成批死亡,“平均每天从塘里捞上千公斤死虾,蹲在塘边一句话都说不出”。为了挺过困境,两人白天养虾,晚上送外卖,硬是咬牙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2020年,他们再度南下引种,潜心摸索适合湖州当地气候的新品种。终于,螯虾低温保种技术取得成功,养殖损失逐年减少。 成功后的兄弟俩没有止步于个人盈利。他们主动为周边农户免费开展养殖培训,开放数据记录平台,被村民亲切称为“虾界程序员”。“一个人富不算富,技术能复制才能带动产业发展。”他说,接下来,计划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螯虾养殖,让“技术+生产”的融合模式为乡村共富注入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