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科技信息 >科技动态
德清电池企业掘金千亿固态电池蓝海

在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内,一枚被钢针刺穿的固态锂电池静静地躺在测试台上,令人惊叹的是,十天之后,当工程师再次为其接通电源,电压表指针依然平稳,电池充放电功能完好如初。

这枚经受住严苛考验的电池,正是浙江中芯得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得固”)最新研发的一款高通固态电池。该公司深耕固态锂电池领域,围绕材料创新、结构创造和工艺设备革新持续突破,已成功构建起“中芯得固高通电池技术”专利集群,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船舶、无人机、3C产品及便携式储能等多种场景,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电源解决方案。

“针刺后无恙,秘诀在于电池内的固态电芯。”据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中芯得固的固态电芯采用柔性陶瓷膜技术和独特的叠片结构,内部结构层层加固,提升了电芯的防护能力。而柔性陶瓷膜技术,能在关键部位形成一层坚固的耐高温“防护层”,在针刺引发局部短路的极端情况下,有效阻止电弧放电和热失控蔓延。

相较于易燃易漏的液态电解质,固态电池凭借其不可燃、耐高温、强绝缘等特性,能从源头上更好地杜绝电池热失控风险。随着全球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需求的急剧攀升,固态电池被普遍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方向,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数十亿美元级,跨越式增长至2030年的百亿美元级。然而,传统固态电池的“卡脖子”难题,还在于电解质膜的离子传导效率。

在传统的电池内部结构中,内部结构不连续,离子在不连贯的孔洞中迂回碰撞,导致内阻高、倍率性差。中芯得固通过专利技术制备的新型陶瓷膜,成功在内部构建了均匀的离子通道网络,这如同为离子修建了“高速公路”,使其得以畅行无阻。这一突破彻底激活了固态电池的倍率性能:搭载该技术的电池,仅需12分钟即可完成0-100%的充放电循环,并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自去年10月搬迁至莫干山研究院以来,中芯得固在良好的区域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支持下发展迅速。其一期0.2GWh正极材料生产线即将投产,目前订单已包括13000组电池和55万片电芯,价值超千万元,预计2025年可实现营收2000万元。

“当前,全球固态锂电池市场正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扎根德清这片创新沃土,我们深刻感受到地方政府对科技型企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中芯得固创始人程建东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坚定实施“投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战略布局,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程,力争在固态电池这一关键赛道上保持领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供更安全的电池,更要通过提升能源存储效率、延长电池寿命、减少资源消耗,为交通电动化、能源结构清洁化提供核心支撑,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构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贡献‘德清力量’。”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科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