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题一评”厚植创新创业“黑土地” |
|
|
◎高鹰忠 浙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树立“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意识。如今,浙江正以创新浙江建设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着力做深做透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 当前,浙江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四题一评”科技创新新模式。我们着力通过模式创新,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供摇篮,厚植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探索“四题一评”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建立精准有效的“企业出题”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是融合的关键。我们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为企业重大创新需求打通传导通道,持续探索将企业个性需求转化为行业共性需求的有效途径。首先,浙江围绕产业集群,面向企业征集创新需求。我们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向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定向征集重大创新需求;鼓励高校科创平台等与当地产业链链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精准挖掘并就地解决产业链共性需求以及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其次,浙江围绕企业创新需求,聚力凝练共性技术。我们支持“科技副总”等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与企业展开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对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需求进行摸底,协助企业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共性需求凝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浙江省前沿技术领域软科学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判和技术需求凝练。此外,浙江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展开项目榜单的编制工作。我们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对标技术管制清单、实体清单等绘制技术路线图,筛选出企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建立起企业重大创新需求榜单。为有效解决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我们还基于基础大模型构建起“人工智能+榜单编制”智能体,实现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二是建立有求必应的“政府助题”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这是融合的保障。我们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保障方面,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机制,贯通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科技委员会、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统筹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流动共享计划,建立编制池用于企业人才引进,选派“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推动人才“编制在高校、研发在平台、转化在企业”。在完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方面,我们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积极推广“3个15%”的经验做法,即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本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各地各部门加大投入;迭代出台“8+4”经济政策体系科技政策包,积极争取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在坚持企业主导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方面,我们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布局实施重大项目,企业牵头和参与的占比达95%以上;建立企业项目上升为省级及以上项目机制,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 三是建立人才支撑的“平台答题”机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是融合的基础。我们坚持发挥好科创平台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做到“以需求定技术、以技术选人才、以人才强平台、以平台成果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首先,我们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推动“四个全覆盖”,即“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全覆盖、金融投资机构派驻科创平台全覆盖、企业和社会经费占科创平台科研投入比例50%以上全覆盖、科创平台有组织的科研成果转化全覆盖。其次,我们支持校院企共建互建科创平台,积极推动科创平台、高校在企业设立科研和成果转化中心,大力支持企业把研发机构建在一流学科和科创平台上,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与省实验室、高校联合共建全国和全省重点实验室。 四是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车间验题”机制,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这是融合的载体。我们将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作为解决“从1到100”、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方面,我们聚焦重大科创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研发设施条件,用较少的投入迅速形成技术验证、商业验证等核心能力;积极推动高新区、产业园区以及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将特色鲜明、专业突出、服务完备的平台纳入省级概念验证平台库,在科技项目、科技金融、人才团队方面给予支持。在加快布局制造业中试验证平台方面,我们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中试验证平台;围绕制造业中试验证平台创建、设备购置、运营考核服务、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绩效跟踪工作,省市县也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五是建立实绩实效的“市场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是融合的途径。我们坚持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论英雄,将市场评价作为科技创新的闭环。首先,我们完善“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我们建立健全以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验证平台为载体、科技服务为支撑、科技金融为保障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成果池、安心池、政策池、资金池、风险池“五池联动”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集成改革;迭代建设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立“政府补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减量机制,构建“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银行贷款”三位一体的融资体系。其次,我们推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人才评价机制,授权新兴科技企业人才计划自主评审、自主认定,构建人才评价“三定三评”新模式,提高各类人才计划对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双聘人才的支持比例,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最后,我们建立学科按需设置机制。我们不断深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196”工程,推动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等改革,提高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紧缺急用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加大新增本科专业用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比例,推动产业导师担任“第一导师”,努力推动“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 (作者系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4045701-23204-49-专题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