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日科技”抢占“后天市场” |
|
|
人造血管竟然可以织出来!这是纺织能做到的吗?上周,在位于吴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湖州现代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记者接过企业总经理韦斌手里的人造血管仔细查看发现,这是一段“纺织感”很强的管状织物,白色的管壁富有弹性,甚至可自由弯转。 “这种有多根分叉的人造血管是通过我们的纺织机械设备编织而成的,它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顺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人体内长期保持稳定。”韦斌介绍,之前这项技术只有极少数国外公司掌握,而今该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和自研装备,顺利实现了人造血管的国产替代。 该企业这些年专注自主创新。“举个例子,由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体成型纺织斜面切割设备能改变传统面料的结构,让梭织面料的表面形成孔状,目前市面上一些知名运动品牌都在使用我们这项技术,相关产品还将亮相巴黎奥运会。”韦斌坦言,企业每年形成发明专利10件以上,这让他们在行业内的发展底气也越来越足。 “越来越多园区企业正在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去年,高新区各类企业形成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达600余件、有效发明专利1300余件,占吴兴发明专利总数的4成以上。”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统计局)局长徐珊介绍,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发明专利的不断涌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动注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用“明日科技”抢占“后天市场”。 记者走在园区,感受到新质生产力正变得真实、丰富而具体。位于园区的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下半年入驻并实现投产,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企业通过技术创业实现了“关键一跳”。 “相比人类,我们生产的机器人腿脚更灵敏,移动精度达到2毫米级。”公司生产总监贾永刚告诉记者, 企业生产的移动复合机器人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控制与自主执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成为LG、立讯精密、中航工业、日立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说得形象点,就是机器人可以迈着毫米级的步伐轻取蝉翼般的材料”。 抢占市场必须要依靠硬核科技。探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自主创新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三一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实验室、创新中心;浙江世仓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长期和众多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完成各类测试达100项以上,成本下降10%;浙江迈尔微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行业内首台“全视觉”感知机器人…… “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为各类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留出空间,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滨介绍,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拥有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1家,市级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04家。去年,省政府发文认定吴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省级高新区”,目前该园区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3760403-23196-49-科技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