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64651/2024-00026 | 成文日期: | 2024-02-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科学技术局 |
2024年,全市科技系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总指引,锚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主线,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进、高举高打,聚焦省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为总载体,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为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一、重点指标
1.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左右;
2.3亿元以上新入库工业项目中高新产业占比达到90%;
3.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66.5%;
4.高新产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占固定投资比重达25%以上;
5.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50%,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2.8%;
6.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数2000家;
7.全年新型研发机构优化重组2家、整改退出3家,新建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
8.科技创新强基项目投资额23.8亿元。
二、工作举措
(一)实施“平台造峰”行动。
1.布局建设南太湖科创走廊。整合“1+4”高新区资源,沿杭宁高铁、沪苏湖两条高铁布局科创发展带,重点瞄准上海张江、临港、虹桥三大科创集聚区头部资源,导入一批半导体光电、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创资源,打通与长三角四大科创走廊的融通节点。全年争创全省重点实验室2家、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责任单位:合作处、办公室,各区县科技局)
2.建设西塞山科学城。以工控全重实验室为核心,以浙大湖州研究院和电子科大长三院为重点,辐射带动湖州师院、湖州学院、湖州职院内涵式增长,加快形成“一重两院三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格局。联动知名高校园所、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联合研发中心(研究所),加快建链延链,打造半导体及工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合作处、办公室,各区县科技局)
3.打造地信智慧城。以联合国地信知识创新中心为牵引,推进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大科学装置、国家测绘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车、路、云、网、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做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带动“地信+”产业规模突破320亿元。(责任单位:合作处、德清县科技局、莫干山高新区科技人才局)
(二)实施“产业创新”行动。
4.坚持科技大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行业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大半导体及光电等新兴产业招引力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面上增速。力争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半导体及光电项目30个,破题1个集成电路领域链主项目,以龙头项目推动湖州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起势成型。(责任单位:高新处、办公室,各区县科技局)
5.抓企业梯度培育。积极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链条,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责任单位:高新处,各区县科技局)
6.抓创新强基项目。市区县联动,以“责任制+亮晒制” “全过程+全要素” “提醒单+服务单”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创新强基“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8亿元。(责任单位:规划处,各区县科技局)
(三)实施“技术攻坚”行动。
7.加大研发投入。迭代企业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强化研发投入与“人才强企指数”、亩均评价协同,完善差异化奖励政策,确保全社会研发支出强度达到3.5%左右。(责任单位:规划处,各区县科技局)
8.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集成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力量,在半导体光电、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控制、氢能储能等5大领域加快面上布局,在特种材料、物流装备、地理信息、仿生机器人等4大领域实现点上突破,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0项、市级科研项目300项。(责任单位:规划处,各区县科技局)
9.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牵头组建绿色低碳安全储能、智能物流装备等创新联合体10家,争创省级创新联合体1家。(责任单位:高新处、规划处,各区县科技局)
(四)实施“人才裂变”行动。
10.引育高层次人才。树牢“大人才”理念,在产业链上布局人才链,实现从单个引才到大兵团作战、从点上突破到面上示范。全年新引育省级以上人才100个。(责任单位:外专局,各区县科技局)
11.发展研究院经济。布局八大产业链“一链一院”,力争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出台《湖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引人灵活化、科研市场化、运营公司化、资金多元化的“四化”模式,带动全市研究院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00家。(责任单位:合作处,各区县科技局)
12.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省级引才计划”自主评审、自然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培育等机制,优化人才创新生态。围绕综合改革、国际化引才、产才融合、人才协同发展、军民融合五大方向,凝练重点申报领域,力争湖州列入全国科技人才改革试验区。(责任单位:外专局,各区县科技局)
(五)实施“生态塑优”行动。
13.打造可持续发展湖州模式。力争获得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示范20项以上,打造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与决策支持平台,发布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编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湖州市自愿陈述报告,争取获可持续发展国家创新案例、国际案例5个以上。(责任单位:可持续发展处,各区县科技局)
14.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建立科技型企业“一库四体系”,推动“浙科贷+创新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新公司债、人才创业险等支持工具增量扩面,力争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规划处,各区县科技局)
15.迭代科技增值服务。出台科技新政4.0,全年兑现各级科技专项资金5亿元左右、争取省以上资金1亿元以上。完善科技特派员分类选派、考核评价等长效管理机制,启动科技特派团服务八大新兴产业链,解决技术难题150个以上。(责任单位:规划处、农社处,各区县科技局)
(六)实施“铁军锻造”行动。
16. 打造“数智科技”党建品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长效机制。创新研究院党建联建载体,力争入选市级“四强”党支部1个以上。(责任单位:机关党委,各区县科技局)
17. 深化“清廉科技”品牌。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一刻钟,用好“第一种形态”,科学绘制关键权力运行流程图,健全“以案促改”“廉政档案”“廉情预警”等机制,常态化开展监督管理。(责任单位:机关纪委,各区县科技局)
18. 提升干部变革能力。用好周一党校、年轻干部成长学院等“1+1+N”学习载体,健全完善“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新机制;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导向,深化“揭榜挂帅”制度,开展实干争先晾晒比拼。(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区县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