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的新赛道 |
|
|
德清是个无中生有、敢于造梦的地方。13年前,这里就孕育了一个“建机场、造飞机”的大胆梦想。 从莫干山机场的启用到首架领雁AG100飞机的交付,从一家研究院到一条产业链,德清低空经济凭借无中生有的改革理念接连“出圈”,全力打造华东地区“天空智城”。 这几天,德清迎来一场重量级的全国性无人机创新应用大会,集中展示业内最新成果,一批总投资3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从“天上飞”到“落地用”,振翅高飞的低空经济背后,德清究竟做对了什么? 布局“天空智城” 在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德清破题起势,率先“起飞”。 “2011年我们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通用类机场,2012年成为全省唯一的通用航空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雷甸镇党委委员陈永良是莫干山机场从开建到开航的见证者。 在他看来,莫干山机场作为承载低空航空飞行器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成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新引擎。 近年来,德清县以前瞻性的眼光,超前谋划通用航空产业,划定莫干山高新区临杭产业新区3.5万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域,围绕长三角通航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华东地区通航精益运营基地、浙江通航体验中心、区域通航科技创新中心“两基地两中心”的定位,以通航研发制造、通航运营、通航配套三大产业板块为主,打造通航智造小镇,并在2021年入选浙江省第五批特色小镇。 经过多年布局谋划和持续推进,德清积累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集聚,产业和市场规模较大。目前,通航智造小镇已吸引了包括中航通飞、氢航科技、星耀智能装备、鹰展航空科技等多家企业落户,培育了一批涵盖教练机、轻型运动飞机、固定翼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制造研发企业,实现了从单一零部件生产到整机交付。 “无论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招引、硬件配套,还是政策支持方面,德清都是诚意满满。”浙江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培毓直言,德清拥有全国最早的区域性A1类通用机场,拥有起步早、政策优的低空经济发展优势。 去年,德清县发布了最新通用航空产业政策,内容涵盖通航研发平台、制造产业、运营服务、飞行活动、人才培育、航空科普等多个领域,在研发、制造、培训、运营、短途运输、新兴产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补贴和支持。 “低空+”解锁新业态 低空经济是德清“32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越来越多的通航研发制造企业落户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去年,低空经济产业产值约84亿元,增长5%左右。 德清为何能在低空经济持续“飞”在前面,还越“飞”越快?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坦言,德清正以“低空+”产业为突破点,以创新应用场景为抓手,在低空制造、低空文旅等方面深度发展,建好以莫干山机场为中心的低空经济产业化能级平台,做好“建、游、引、育、售”五篇文章,打造华东地区的“天空智城”。 “繁忙时,每隔1分钟起飞一架!”德清莫干山机场副总经理褚海良介绍,随着飞行培训、应急救援、低空游览、航空科普研学等四大低空版块业务的全面开花,超过14家航空公司通过莫干山机场开展飞行保障。 这两天,在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直升机飞行基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直升机沿着下渚湖环岛飞行,湿地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游客们不时举起手机拍摄,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为了满足游客对于景区观光及飞行体验的多样化需求,莫干山机场推出“空中打卡德清”低空游览航线,将开辟莫干山、地理信息小镇、京杭大运河德清段等观光飞行路线。 在莫干山机场星空会私人飞行俱乐部,停机库里停放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在这里,游客不但可以花几百元就能进行空中飞行体验,有需要的还能学习考取“飞机驾照”。 “今年来考驾照的飞行学员已经有50个。”星空会创始人许一峰介绍,尽管飞行驾照最低的入门门槛也要六七万元,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在德清通航智造小镇航空科普体验馆,来自逸夫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这里开展航空体验活动。通过模拟飞行、机场运控和航空管制、应急撤离等多种主题的沉浸式航空体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航空知识,感受航空科技魅力。 如今,一到周末和假期,莫干山机场就会迎来全国各地前来开展航空科普研学的孩子们。丰富的课程安排,让通航旅游研学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不仅提升了机场人气,更实现了营收和流量的“双增长”。 目前,已建成启用浙江省内7个A1类通用机场之一的莫干山机场,中航通飞、国网通航、海骆航空等泛通航项目纷纷落地,湖州德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运行。 去年8月,还与省机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在共同运营管理德清莫干山机场、共同打造通航空中网络、共同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机场改扩建项目、共同招引参股通航产业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 今年以来,莫干山机场已保障飞行1300多个小时、1.59万架次,机场及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客厅接待参观2万人次,均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飞”出应用新场景 低空经济,看似遥远,实则近在眼前。在德清,已有不少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 轻轻点开手机小程序,下单一个汉堡。大约15分钟后,汉堡如同天降惊喜般出现,而送货的主角不是外卖小哥,而是一架六旋翼无人机。待无人机平稳降落,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打开舱门,顺利完成取餐。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通过无人机点外卖已然成为该校师生的日常景象。 由于能够直接将外卖送进校园,从上午11 时到晚上7 时的配送时间段里,无人机每天都要送出100多单外卖。在德清,不仅仅是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地理信息小镇人才公寓、郡安里等地同样也能点到“无人机外卖”。 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的东侧,一架大型清洗无人机在飞手的精准操控下,腾空而起,在空中喷洒着清洁剂,对建筑顶部的玻璃幕墙展开清洗。“以前进行这样的清洗作业,需要8个人花费30天的时间。但如今有了无人机清洁,80%的工作量仅需 4人4天就能完成,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德清国际会议中心负责人王杰表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还实现了对建筑物外墙的精准、高效清洗,并且全程无需人工直接参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无人机应用已融入千行百业,在百姓的生活中“大放异彩”。10月23日,2024无人机创新应用大会飞行表演活动在莫干山机场举行,三款先进的无人机首次亮相,展现低空经济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演示区,一款来自浙江省涡轮院的蓝白色无人机令人瞩目。它结合了垂直起降和固定翼飞行的优势,专门为高空拍摄以及远距离物资运输而设计。其飞行速度高达每秒50米,在载重能力方面更是远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另一款新型混动植保无人机表现同样出色。它的飞行时间是纯电无人机的两到三倍。当失去动力时,混动无人机能够借助电力重新启动,进而保障安全着陆。这样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因动力不足而导致的坠毁风险,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作物的保护和监测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在现场,一台小巧的空地两栖无人机备受关注。其独特的设计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探测和巡检。“它不仅可以飞进仓库、梯井、管道等密闭场所进行快速探测,还能进入矿洞、危房等危险环境自主探索,实现多场景运用。”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集群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中心推广负责人王晖介绍,作为研究院低空经济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空地两栖无人机已逐步进入市场。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等出行场景正从规划照进现实。实际上,德清已拓展出“低空+农业”“低空+警务”“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巡检”等多种终端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都为德清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乘势“起飞”,“低空时代”的德清令人向往。 3900069-23196-49-科技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