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
|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既高屋建瓴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又特别务实列明了众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处处传递着‘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3月5日中午,记者连线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第3次参加全国两会,施文美依旧满怀激动。 过去一年,施文美多次走访相关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把所思所想细细整理成文,并带着这一份份新思考履职行权。 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施文美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容。“报告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等内容跟我们息息相关,为我们提振了信心。”施文美说。 对于企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路径。施文美一直密切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她希望党委、政府能加大对人才梯队培养、产品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激励力度,引领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在基层的日常走访中,施文美还发现,目前科研领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科产融协同度不够等短板。一些中小企业即便有创新想法,但由于资源比较匮乏,也无法深入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研良好生态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施文美说。 为此,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构建产学研良好生态的建议》,建议通过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政策优化,打通未来产业从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培育路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创设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和专项基金,进一步激发企业、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报告中提到的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都将得到培育壮大,我们将积极投身其中,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同时,通过构建产业联盟,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最终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施文美说。 4013404-23196-49-科技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