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科技信息 >科技动态
给火箭发动机做“衣裳”

  讲述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6所装药车间副主任刘开伟
  我从小就有个航天梦,这让我与湖州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4月,我从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粉体材料研究中心毕业后,怀揣着航天报国之志,乘上了开往湖州的列车。
  航天806所湖州基地在南郊金鸡山脚下,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绝热层就像是火箭发动机的“衣裳”,但谁能想到,就地取材的毛竹用绸布扎在一起制作而成的简易工具,竟然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成型这一关键工序需要使用的刷胶棒。在同事的带领下,我钻到仅容得下一人弯腰操作的贴片控制区,冒着满头大汗操作数十个气阀,让初入航天事业的我感到很震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家体面地工作!从此,如何提高绝热层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成了我业余时间思考最多的事。
  每次蝶变背后都是无数次的探索。为了找出实现胶粘剂涂覆自动化的最优解,我放下了笔杆,拿起了刷胶杆走进生产现场,力争掌握每个环节的痛点、难点。历时8个多月的设计,经过12轮方案迭代,行业内首套双工位胶粘剂自动喷涂系统问世,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这次成功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必须啃下绝热层自动化生产这块“硬骨头”。为了调研设备,我走访了国内12个省市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沉甸甸的收获,特种纤维自动编织等多项成果得到了创新应用,解决了操作难度大、手工作业多、检测手段弱等困扰绝热层制造的三大“顽疾”,填补了行业内的技术空白,一条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自动化生产线,成了806所湖州基地一张靓丽的现代化名片。
  设备能力提上来了,现场管理水平也得跟上!有了自动化装备的加持,绝热材料制备等关键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打造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现场管理标杆的想法,在我心里萌芽。
  围绕“制”出实践、“智”赋流程、“质”创效益的管理模型,我开始苦修“内功”,设置人员“能力矩阵”“五色袖标”“心情晴雨表”等,最终成功拿下集团公司首个内绝热层五星级生产现场的奖牌。如今,我将五星级现场创建成果、集团公司金牌班组、八院示范金牌班组的建设经验,在这个拥有12个班组、15个I级危险点、131名职工的车间,逐步应用开来。
  我成长在湖州,也将扎根在湖州。上月,我带着我和湖州的故事,登上了八院第11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舞台,并成功入选。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这11年来,我与湖州双向奔赴,在湖州的绿水青山间写下了我的奋斗故事。未来已来,我和湖州的故事会续写下去。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科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