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科技信息 >科技动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太湖如何“上新”?

  《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 2.0 版工作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旨在加快构建以八大新兴产业链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湖州版现代化产业体系。2.0 版方案提出,力争到 2026 年,湖州实现“3566”发展目标,即形成千亿级产业3个、百亿级产业5个,八大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0%以上,力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突破。
  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眼下,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各地发展的热词。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而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州如何“上新”?《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 2.0 版工作方案》的发布,意味着湖州新一轮产业布局已经拉开帷幕。
  迭代  这是城市的进取
  近年来,为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湖州加速打造以南太湖新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为核心的“2+8”高能级产业平台,建立并培育了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半导体及光电、工程机械、合金特材、生物医药、地理信息、数控机床八大新兴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引进且备案固投3亿元以上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161个,占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数的70.6%、较上年度提升14.6个百分点;全市八大新兴产业链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34.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自我市实施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以来,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孕育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市经信局党组成员、产业处处长蔡建明表示,虽然成绩斐然,但面对周边的“追兵”和“标兵”,惟有不断进取,才能立潮头。“今年我市对标国家、省产业布局新调整、产业趋势新变化以及推动八大新兴产业链工作实践中发现的短板进行调整,推出了升级的2.0版方案。”
  蔡建明详细解释,“迭代升级”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结合了省从“415X”聚焦迭代到“4+4”集群,我市需在产业集中度上作适当调整,进而提升产业适配性的客观要求;二是结合了省政府关于培育“9+6”未来产业指导意见,我市需改变原有链条整体偏于成熟型,缺少“未来味”,进而提升产业前瞻性的现实要求;三是结合了当前产业发展实际,我市原有部分链条受市场等影响发展受限,需作适当调整,进而满足经济规律性的发展要求。
  在2.0版方案中,八大新兴产业链调整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智能物流装备、生物医药、特种材料、绿色能源、地理信息+、仿生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并明确了力争到2026年,实现“3566”发展目标,即形成千亿级产业3个、百亿级产业5个,八大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0%以上,力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突破的目标。
  市委党校教务一处处长、副教授汪菁认为,2.0版方案擘画了蓝图,这是湖州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直指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全国绿色智造名城,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迭代  这是力量的进击
  这两天,在吴兴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的绿储科技百兆瓦级储热能关键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百余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和配套安装作业,厂房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绿储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何云煌介绍,春节后复工以来,项目就持续加强施工力量投入,“力争8月份进行竣工验收,年底或明年初投产试运行。”
  企业的信心来自于“有感”的保障。
  作为2023年省重大产业实施类项目,投产后将会推动光热发电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推我市低碳能源发展。为确保项目尽早投产,吴兴高新区成立项目专班,及时发现、协调项目存在的困难和堵点,抓好各项要素保障,为项目投产保驾护航。
  2.0版方案中,绿色能源是八大新兴产业链之一,提出“力争到2026年规模突破500亿元,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绿色储能基地”的目标。“我们企业也深入研究了2.0版方案,看了之后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非常有幸能够成为湖州重要产业链的组成板块。”何云煌说。
  有一种力量叫信心。2.0版方案的出台,让更多深耕相关领域的企业摩拳擦掌。
  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曳引机,今年以来的订单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企业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每天有300余台机器检验合格完成发货。目前,该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中旬。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制造中心总监潘锡铭介绍,今年的订单计划是10万台,预计比去年增长60%左右。该企业去年新增两条生产线,其中蒂森生产线已投入使用,5号外转子生产线目前已调试完毕,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岗”,两条线的成功投产预计将产量提升70%左右,预计日产能可达550至600台。
  “我们对装备制造业一直充满信心,这也是企业不断扩大产能的底气。”同样,作为公司管理层的潘锡铭对产业政策吃得很透,他表示,2.0版方案思路非常清晰,相信未来几年企业在湖州会有更快发展。
  迭代  这是“向未来”的进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在强手如云的浙江,制造业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2022年,全省605个制造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33.3亿元;2023年,浙江717个制造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63亿元。2024年初,首批项目数量就达647个,势头可谓之猛。
  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地位不算突出的湖州,如何在角逐“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中赢得未来?
  2.0版方案中,湖州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的融合,将地理信息拓展为“地理信息+”。突出智能仿生测控机器人、核心软硬件子系统、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考虑全省“415X”产业集群中有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将数控机床拓展为仿生机器人及数控机床……
  一系列“未来味”十足的布局,让更多的人对太湖南岸充满遐想。
  近日,由市招商中心(特战队)招引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及电子器件研发与生产制造项目签约落户南浔开发区,该项目填补了我市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空白,将有助于提升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集聚度。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打造年产30万台(套)智能座舱装备建设中心,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项目的投资主体聚焦汽车电子、物联网、AI视觉、芯片等领域,具备嵌入式相关的全栈技术能力,实现芯片层、驱动层、系统层、应用层到云端的全面覆盖,是业内领先的软件定义汽车方案提供商。
  项目方表示,考虑落户湖州,除了区位优势外,还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近日,《经济日报》刊文作出了注解: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争先。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发展竞速拉开大幕,《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 2.0 版工作方案》的及时出台,能否推动湖州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成为舞台中央的重要主角,值得期待。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科技微信